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来源|本文刊于《教育家》2022年8月第一期有删减
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从教学质量、升学通道、就业保障方面来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使之成为与普通教育并行发展的“第二赛道”?
由《光明日报社》教育家杂志发起的校长论坛,邀请了达内教育集团CEO孙滢在内的职院校长、高校专家、企业管理者从教学、升学、就业三方面来探讨新阶段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共同摹画职教发展蓝图。
议题:就业方面,如何增加校企合作的粘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张彦文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主题,也是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
校企合作目前存在“校热企冷”问题,产教融合面临“合而不融”困境。根据与企业多次交流的经验,我认为,在《职业教育法》完善了产教融合制度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在深化校企合作的问题上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必须更新理念,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形成校院企合作、校行企融合的发展合力。
其次,要深入推动产学联动,促进校企的协同育人,真正构建校企一体化、全程化育人体系。学校应从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实践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五个方面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着力在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习实训平台方面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与交流,真正做到校企协同育人。
最后,学校还应把企业的需求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突破口。职业院校要实现与企业的同频共振,不光是培养人才,更要加大对企业的科技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孙滢
达内教育集团CEO
校企合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校企双方信息沟通不畅。
学校教材内容滞后,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纵深研究和实操能力有所欠缺,难以直接胜任企业岗位,使得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
对此,应当如何作为?
首先,要做好协同育人,提高校企合作粘度。
以达内教育集团实践经验为例,目前,达内与全国1200余所知名高校和地方本专科院校开展了面向硕、本、专不同层次的共建学院、共建专业、专业托管、共建特色班、就业实训等形式的校企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达内充分发挥教育公司的桥梁作用,将企业的生产环境、运行流程进行提炼,对接职业院校,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
同时,达内拥有3000多个实践案例、30多个大型商业级项目供学生实战演练,让学生在实训中理解企业需求,全方位提升胜任力。
其次,要构建就业保障体系,实现规模化输送就业。
达内成立了“软件人才中心”,构建了“达内一站式软件人才订单输送系统”,形成严密的就业保障体系,使达内成为衔接IT企业和高校的IT人才培养与就业输送的桥梁。
同时,达内开启企业订单培训、行业联盟订单人才培训与输送流程,构建了达内与院校、学生、企业无缝链接的行业生态,累计向产业输送人才超过百万人。
最后,要推动校企联动,缩短求职路径。
2022年5月,达内教育集团旗下院校业务品牌高慧强学启动“校企联动促就业,书记校长百企行”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携手20万家用人企业,以及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校长书记,走进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领域头部企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调研技术能力模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毕业生开拓就业机会,打通求职路径。
陈海梁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首先,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了解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
其次,必须推进教师、教学、教法三个方面的改革。教师方面,仅在学校和实训室是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下沉到企业;教学方面,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都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这是深度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应当着力推进的;教法方面,应坚持工学结合理念进行教法改革,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在校企合作的大框架下完成教育过程。
第三,必须在上述基础上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与企业命运共联,双方要密切关心、关注、满足双方的合作需要和核心诉求,共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针对性。
议题:在新《职业教育法》发布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因势利导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社会和企业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吴教育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可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地方主导产业,自主开展专业建设。学校应把握好以下四个着力点——
一是培养高端人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对接高端产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将企业要素融入教学,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三是凸显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学校现状、区域发展要求以及自身的条件,形成特色化办学风格。
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企业用人需求为根本,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
孙滢
达内教育集团CEO
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聚焦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达内在这一过程中会不断提升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更加着眼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从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首先,达内将更加关注符合产业发展的课程内容。
达内有20年职业培训经验,课程研发主要聚焦就业能力,接下来,达内将深度整合若干个龙头产业、企业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关的认证标准,对相关岗位核心能力的共性进行提炼,并将其转化为培训课程。
同时,达内将多年的OMO模式经验应用在校企合作中,利用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持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数字化方面与学校交流、探讨。
此外,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通道,打通从学习到精准就业的链条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使命。
“一份好工作就是年轻人的中国梦”!
这是达内的企业愿景,也是达内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