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内CEO韩少云受邀出席“2013京华时报职业教育圆桌论坛”
[来源] 达内 [编辑] 达内 [时间]2013-08-30
【本报讯】8月27日,由京华时报教育周刊主办的“2013京华时报职业教育圆桌论坛”在京华时报总社举行,达内 IT培训集团CEO韩少云先生作为职业教育领域重量级嘉宾受邀出席,活动刚开始,京华时报教育周刊主编辛欣就介绍了今年夏天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699万高校毕业生创下中国建国以来人数之最,而与此同时,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供给量却呈下降趋势,“就业难”再次成为社会焦点,举行本次圆桌会议就是希望邀请业内专家、职业教育机构的老总们为大学生就业难支招献策。韩总分享了自己对最难就业季的看法,得到嘉宾的一致认可。
【达内CEO韩少云先生受邀参加““2013京华时报职业教育圆桌论坛””】
韩总首先指出“史上最难就业季”是个伪命题,根据达内
对全国用人市场数据监测,以软件开发人才为例,今年与去年相比企业用人量只下降了不到10%,其实影响并没有像媒体报道那么严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质不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人才培养结构与企业需求结构的矛盾,我们和企业接触感受,企业反馈大学生就业难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大学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岗位需要的能力不匹配,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多都不愿意承担新人的培养成本。面对时下就业形势,达内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一方面在企业合作上,达内加大了与企业合作力度,仅过去一年的时间,我们就增加了1万家合作企业,拓展的合作企业资源会快速帮助达内
毕业学生就业;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教学管理体系的研发与就业服务的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了企业对达内
的学员的认可程度。目前来看,我们学员就业还是不错,2013年达内
学生毕业1个月可以实现60-70%,3个月90%-95%,不仅如此,达内学员比社会大学生月收入平均高出500-1000元的工资,通过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市场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韩总在解读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误区这样说,在很多人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是那些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选择的出路,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作为一个身处信息时代的人来说,都要持有终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观念,西方发达国家
生大多从高中就开始分:学业路线(Academic Route)和 职业路线(Vocational Route)。学业路线着重于培养学术研究方面的人才,职业路线则结合社会各层面的职业需要,培养在各种行业中具有专门技能和知识的人才,这两种体系在国外受到同等的重视,因此,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选择的方向不同。
【达内CEO韩少云先生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支招献策、指点迷津】
韩总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就业的意见:中国有一句话“男要入对行,女要嫁对郎”,所以,大学生就业时,首先要考虑选择那些行业人才需求大、增长快的,尤其是对大学生。以软件开发行业为例,中国每年软
产业以30%速度递增,人才缺口近百万,就业机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是较多的。实际上,根据《财富中国》中国24个行业分类,很多行业需要大学生的数量非常有限,例如,农、林、鱼、畜牧、制造业等等;还有一些行业虽然需要
大学生,但是大学生进入行业的渠道固化,就业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对于那些没有任何背景的毕业生来说进入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例如,国家机关、石油、通讯、银行等等行业。但软件开发行业视乎是个例外,它不需要靠任何
关系就可以进入,只要你的技术够好,哪怕你的学历不够也可以进入一流的企业。其次,大学生就业难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大学生大学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需要存在严重脱节,对于缺乏技能和方法的学生最好是在你毕业前参加像达内这样的培训机构,强化一下你实战性的专业技能,借助达内就业平台进入到软件、互联网等需要大学岗位比较密集的行业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达内成立11年,帮助了12万名大学生进入IT行业。第三,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参加学校组织和社会实践,除了专业技能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是企业面试考察人才时非常关注的,任何一家人力资源的人在面试时,都非常关注应聘者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总之,我想对于大学生来说你的行业选对了,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就业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
【韩总在2013京华时报专业教育论坛与业内专家和企业老总合影】